学院介绍 现任领导 师资队伍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学院新闻 最新公告
重点学科 博士点学科 硕士点学科 平台建设
科研概况 科研动态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专业介绍 课程建设 实验实训 韶峰实验班 成果奖励 教学动态
招生管理 培养管理 学术文化 研究生会简介
党支部建设 党员发展 党员活动 主题教育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学生管理 学生活动
工作机构 活动风采
校友活动 校友捐赠 校友介绍
湘潭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授权学科
( 类 别 )
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代码:0809
授权级别
£ 博士
R 硕士
2024 年 12 月 5 日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及年度建设情况
1.1历史沿革
湘潭大学2001年获批物理电子学硕士点,2003年获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点,2010年获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获批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1.2培养方向及特色
学位点所在学科形成了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为了突出优势与形成培养特色,学位点设定了两个比较宽口径的培养方向:
(1)电路与系统。电路与系统是信号处理的实现基础与保证,针对各类信号设计相应的信号处理算法、实现电路与系统。该培养方向下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 专用集成电路及系统,其中,基于碳纳米管的生医芯片及检测系统为研究亮点。B. 语音/图像信号感知与处理技术;C. 激光技术与光电传感系统。
(2)电子材料与器件。电路的基础是元器件,元器件的基础是信息材料,通过新型信息材料的物性研究,探索形成新型电子器件的可能性。该培养方向下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A. 敏感电子材料及其碳基传感芯片设计,其中,痕量气体检测敏感电子材料及碳基传感芯片设计为亮点;B. 微纳能源材料与器件;C. 光电转换材料与微纳光电子器件。
按照2024年6月研究生院通知精神,二级学科的设置与调整,应当遵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2024)》以及《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要求。学位点根据研究方向和培养特色,报送本学位点设置的二级学科为: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及固体电子学,2025版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制定)以及2025级研究生招生,将以此报送的二级学科设置为准。
1.3培养目标
秉承湘潭大学“博学笃行,盛德日新”的校训精神,培养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掌握坚实的电子科技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领域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实践的能力,能做出创新性成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1.4学位标准
在严格遵循上级各层次硕士学位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本学位点对学位申请标准进行了具体化。
(1)基本素养:申请人政治思想合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规范。
(2)基础知识: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修满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成绩优良;系统深入掌握自己从事研究方向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实验技能和研究方法。
(3)学术能力: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术交流能力。申请学位之前取得有一定创新性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发表与学位论文主题相吻合的论文(CSCD层次以上)不少于1篇,或授权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4)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撰写符合规范;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符合要求;学位论文专家评审成绩中等以上;答辩过程严格规范。
1.5导师队伍
目前学位点导师共34人,均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尚未晋升高级职称的博士16人。专任教师中55岁以下骨干教师的比例为100%,获外单位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为70.59%,获博士学位人员的比例100%,境外经历教师14.7%。另聘有校外院所及实务部门兼职导师22人。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一支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为学科带头人,以湖南省“青年百人”专家(1人)、湖湘青年英才“荷尖”(1人)为中坚力量的科研教学团队。
1.6科学研究
1)建设了一批科研平台:(1)2010年,微纳能源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2013年,微光电与系统集成湖南省工程实验室;(3)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电子与器件实验室;(4)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电子与半导体工艺实验室;(5)2018年,先进传感器研究湖南省科技创新平台;(6)2021年,“智能碳材料与先进传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7)2021年,湘潭大学-芯力特湖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2)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主持与参与科研项目共计99项,到账总经费3105.34万元,其中,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共计78项,总经费2711.34万元,纵向经费占比95.5%。科研成果: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0余篇,师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篇;授权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5项。科研获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2024年新增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项目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3项),总经费139万元,到账经费84.5万元;新增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总经费21万元;新增横向项目4项,总经费246万元,到账经费119万元;新增SCI论文74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1项、集成电路布图登记1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
1.7人才培养
近五年来,培养出一批优秀硕士研究生,在相关领域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近100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校级奖励许多项,包括8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8名研究生获湘潭大学研究生校长奖。获评湖南省优秀学位论文5篇,湘潭大学优秀学位论文2篇。
2024年,本学位点招收硕士研究生27人,授予研究生硕士学位24人,其中4人攻读博士,就业率为100%,就业质量高。组织完成2024年研究生教改项目、研究生创新项目、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研究生精品课程等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和结题等工作。立项省级研究生教改项目2项,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新增校长奖优秀奖3人,获国家奖学金3人,获第八届(2024)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1项,华中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二、制度建设完善和执行情况
2.1参与与执行学校制度情况
学校建立起一系列的研究生管理制度,如《湘潭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湘大研发〔2022〕4号)、《湘潭大学研究生毕业与学位授予分离实施办法(试行)》(湘大研发〔2022〕3号)、《湘潭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湘大研发〔2022〕2号)、《湘潭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湘大研发〔2022〕1号)等,学位点积极参与并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落实研究生毕业与学位授予分离政策,以保证学位点正常管理与持续发展。
2.2本学位授权点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
学院也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实施规则,如《湘潭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中期检查及分流措施》、《湘潭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外出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建设构成了学位授权点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位点在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了对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统一管理与日常督促。(1)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招生、培养和毕业管理,确保培养质量;(2)建立学位点导师QQ群、微信群,加强日常交流;(3)不定期地组织导师就教学、科研工作情况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指导和培养工作展开讨论,并围绕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导师们提供分享经验和交流意见的平台;(4)定期组织导师培训和考核,提升导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5)学位论文经导师评阅并同意答辩后,先进行点内交叉审阅,通过后送2位同行专家进行评阅,其中包括校内和校外专家各1人;论文送审后,答辩秘书主动联系评阅专家,以确保及时反馈评阅意见;(6)严格实行公开答辩,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答辩的公正性和透明度;(7)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如学术论坛、科研项目申报、学术竞赛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励学生取得更多学术成果。
三、针对留存问题整改情况和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学位点一直以来不断努力建设,虽有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1)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还不够强,高端人才缺乏;(2)研究生培养平台比较少,层次不完善,尚未突破博士点,缺乏国家级科研教学平台,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3.1整改情况
(1)加大师资队伍引进力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引进人才的政治素质、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科研攻关能力等多方面素质。2024年,学位点引进优秀博士毕业生2人,刘斌老师出国访问,李伯勋老师国内访问,积极储备和培养有生力量,提升导师队伍整体质量。
(2)进一步加大研究生招生宣传力度,吸引优秀学生,提高研究生的生源质量;鼓励研究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训练,增设前沿讲座、研讨课、案例分析等多元化课程,以提升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鼓励其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做口头报告或展示研究成果,提升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本年度组织了2024年湘潭大学研究生创“芯”大赛,支持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竞赛,获得学科相关国家级竞赛奖项2项。
(3)继续加强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实施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监控,严把选题、中期检查、论文评审、预答辩、答辩五道程序,突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要求,答辩前、答辩后对学位论文实施两次学术不端检测。
3.2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1)人才培养
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严格把控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评审、预答辩、答辩等培养环节,进一步加强学位论文的点内交叉评阅,提升学位论文质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申请建设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实践基地,增加湖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立项,加强现有湖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积极探讨研究生教学改革,增加研究生教育教学省级项目立项,发表研究生教育教学论文2-3篇;力争申报研究生案例库1-2项,加强现有教学案例库建设。
(2)师资队伍
利用国家和省市各类人才工程计划,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青年才俊等高层次人才,为学位点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力;同时不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支持,鼓励其参加海外研修、学术交流和课程培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和国际化水平提升;注重团队建设,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科研项目合作、联合指导研究生等方式,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创新能力,形成紧密配合的教学和科研团队。
(3)科学研究
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加强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购置先进仪器设备,提升科研条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申报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
(4)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寻求与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机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互派访问学者等;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访交流,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支持教师赴海外进行长期或短期研修,提升教师的国际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