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现任领导 师资队伍 机构设置 联系我们
学院新闻 最新公告
重点学科 博士点学科 硕士点学科 平台建设
科研概况 科研动态 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
专业介绍 课程建设 实验实训 韶峰实验班 成果奖励 教学动态
招生管理 培养管理 学术文化 研究生会简介
党支部建设 党员发展 党员活动 主题教育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学生管理 学生活动
工作机构 活动风采
校友活动 校友捐赠 校友介绍
湘潭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授权学科
( 类 别 )
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
代码:0809
授权级别
£ 博士
√ 硕士
2021 年 3 月 10 日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历史沿革
湘潭大学2001年获批物理电子学硕士点,2003年获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点,2010年获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获批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2、培养方向
学位点所在学科形成了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为了突出优势与形成培养特色,学位点设定了两个比较宽口径的培养方向:
1)电路与系统:电路与系统是信号处理的实现基础与保证,本学位点针对处理各种类型的电类信号而设计相应的电路与系统,针对一些特定信号处理设计相关处理算法与处理系统。
2)电子材料与器件:电路的基础是元器件,元器件的基础是信息材料。电子材料涵盖新型敏感材料、发光感光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衬底材料、传输材料和人工材料微结构等,是光电信息产业的支柱与基础。器件方面主要涉及新型器件结构与功能设计,研究其稳定性、可靠性等。
3、培养目标
培养在电子科与技术领域掌握坚实的电子科技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领域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实践的能力,能作出创新性成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培养的人才还应该: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能运用科技哲学思想思考与解决问题;2)对电子科学与技术的战略地位有充分认识,具有相应的振兴责任感;3)具有搜集、整理、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4)具有学术观点表达、学术交流的能力,以及高质量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和流畅地撰写论文;6)热心公益事务,团队合作精神好;7)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为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4、学位标准
在严格遵循上级各层次硕士学位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本学位点对学位标准进行了具体化。1)申请人政治思想合格,品德好,遵纪守法,课程学习成绩优良;2)学术规范;3)申请学位之前取得有一定创新性的成果,以论文(CSCD层次以上)或发明专利体现,并与论文主题相吻合;4)学位论文撰写合符规范;5)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合要求;6)学位论文专家评审成绩中等以上;7)答辩过程严格规范。
5、导师队伍
目前学位点导师共2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尚未晋升高级职称的博士6人。队伍中21人拥有博士学位,4位博士导师。另聘有校外院所及实务部门兼职导师15人。队伍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注重导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引导青年导师学术水平提升与研究生指导能力提升。导师中一半成员是中共党员,近三年,有5名教师获得湘潭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自学位点招生以来,从未发生师德师风问题与学风问题。
6、科学研究
1)建设了一批科研平台:(1)2010年,微纳能源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2013年,微纳光电与系统集成湖南省省工程实验室;(3)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电子与器件实验室;(4)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电子与半导体工艺实验室;(5)2018年,先进传感器研究湖南省科技创新平台。
2)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主持与参与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科重点等各类项目20余项,经费达650余万元。科研成果: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集成电路版图登记30余项。科研获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2020年新增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项目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62071410,64万元;62071411, 57万元;12074327,62万元)、青年项目1项(30万元);新增国防项目1项(110万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100万元);省部级项目2项。发表论文47篇,其中SCI 37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集成电路布图登记3项;申请发明专利7项。
3)科研特色:(1)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已成功设计出20多款芯片,研发的加速度传感芯片国内领先;静电防护芯片设计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器件研发,在碳基气敏、湿敏、生物大分子识别器件等取得了好的成果,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子刊上,相关成果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人才培养
2020年,本学位点毕业研究生17人(2017年招生19人,其中2人硕博连读),全部获得硕士学位,100%实现就业,就业质量高。
1)重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以生为本,德育为先。通过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红色文化宣讲、学生自主微党课等形式,有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向善的人性和高尚的人品。
学位点鼓励导师们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思政工作,导师们也积极行动,承担多项省、校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阳效良教授、嵇海宁副教授、曾金芳博士分别主持)。学位点邀请国家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与导师,聚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与方法、一流课程与学位点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等主题展开交流与研讨。一批本专业学生获湖南省优秀毕业生,湖南省优秀学位论文,国家奖学金,湘潭大学三好研究生标兵等。
2)优化课程设置
强调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将许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要素贯彻落实到课程教学中。突出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并将其落实在“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中;强化核心基础知识与能力,如电路基础及其分析设计能力、信号基础及其分析能力、器件基础及其设计能力,每一项设置一门必修加一门选修;聚焦前沿,由15位导师轮流开讲“电子科学与技术前沿”;增强创新创业教育,除了开设课程,还不定期邀请企业家开讲座;知识产权保护与工程伦理等工科研究生必备常识自然也纳入教学中来。
3)细化培养过程管理
首先,搞好研究生新生的专业入学教育,立目标,树理想,定计划;其次,搞好学习指导,规划研究生三年如何学习、研究;再次,落实中间督促,学期总结,年度考察,中期考核,学位论文进展报告等;最后,落实好学位论文撰写细节,包括学术型、创新性、规范性。
4)深化学术训练
学术研究基本功包含多方面内容,获取知识与信息、掌握研究工具、创新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撰写报告、撰写论文、学术交流等等。要贯彻落实到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训练目标才能达成。学位点强调:1)每个课题组要定期开组会,每位研究生都要定期进行口头、书面、PPT报告,第一年,以文献阅读报告为主;2)每位研究生三年内在学位点、学院、学校不同层面进行两次以上学术报告;3)每位研究生要听6次以上学术报告,撰写报告心得体会;4)每位研究生要参加一次以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争取有报告(形式不限);5)每位研究生要有撰写论文、专利申请书成功经历;6)规范撰写学位论文。
5)培养质量优良
一直以来,学位点通过建立以提升能力为导向的个性化教学大纲、探索实践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指导方法,以及构建课外综合能力提升体系等一系列创新做法,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近五年来,培养出一批优秀硕士研究生,在相关领域发表200余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校级奖励多项,包括14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9名研究生获湘潭大学研究生校长奖(其中,特等奖2,优秀奖7)。2020年,获评湖南省优秀学位论文1篇,湘潭大学优秀学位论文2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项,湘潭大学研究生校长奖优秀奖2项。
8、社会服务
当前,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契合国家战略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所期望。学位点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服务社会,发挥自身的作用,贡献国家。
在科学普及,关键短缺技术研发,支持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活动等方面都做出了自身的努力。依托电子科学实验室,开展全民科普活动;利用科学知识为民众破除迷信疑惑;攻坚关键技术短板,服务电子行业,在芯片静电(ESD)防护、光伏电池制备、极弱光光电探测等方向都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以低成本喷墨打印和激光选择性刻蚀代替高成本光刻工艺制备光伏电池的关键技术,已在多家企业应用推广,等等。
二、制度建设完善和执行情况
学校建立起一系列的研究生管理制度,学院也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实施规则,学位点在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加强了对研究生培养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统一管理与日常督促。1)以老带新指导新导师如何指导研究生;2)建立学位点导师QQ群、微信群,加强日常交流;3)学校、学院层面布置的重要事项均开会统一布置、统一行动;4)点内导师相互听课;5)定期召开导师会交流指导研究生心得;6)每一篇学位论文均进行点内交叉审阅,通过后方送外审。
通过相互听课,既强化了上课责任心,又通过交流相互促进;通过交流研究生指导经验,相互启发,提高了指导效果;学位论文通过点内交叉评阅,提高了论文质量,外审与答辩委员会的外校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针对留存问题整改情况和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尽管学位点一直以来不断努力建设,有成效,也还存在不少问题。1)整体实力还不够强,高端人才缺乏;2)研究生培养平台比较少,层次不完善,尚未突破博士点,缺乏国家级科研教学平台;3)研究生的学习工作条件还不够优越。
1、整改情况
尽管每年都有3至5人的人才引进计划,但电子类人才紧俏,企业待遇远高于学校,很难引进,最近三年,每年引进2人,还每年流失1人。学位点拟进一步加大人才外引宣传、寻求人才的力度,使队伍不断壮大。
2020年更新了研究生学术报告厅;新改造一间实验室用于研究生的工作室。
2、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在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基础上,学位点将积极行动起来:
(1)争取新增省级以上科研平台;
(2)申请建设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3)研讨研究生课程教学与指导过程的思政工作,争取省级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立项;
(4)探讨研究生教学改革,争取研究生教育教学省级项目立项;
(5)加强招生宣传,提高一志愿报考数量与提升生源质量;
(6)增加中期检查次数,加强研究生日常督促,管理好时间,提高学习与研究效率;进一步加强硕士生学术训练,争取新增省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7)进一步加强学位论文的点内交叉评阅,提升学位论文质量;
(8)发表研究生教育教学论文2-3篇;
(9)积极申报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